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1400年前老外都能在西安当官,如今大西安为何不能包容“回流生”

时间:08-08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71

1400年前老外都能在西安当官,如今大西安为何不能包容“回流生”

今天是西安中考生第一批次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西安中考“回流生”事件持续发酵,举国关注。对于“回流生”的关注,已经深深地影响到西安这个网红城市,这个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北重镇。17月25日,有网友爆料,西安大雁塔南广场和北广场被围栏全部围起,现场有大批安保人员执勤,不让游客靠近。大唐不夜城也取消了所有演出。在西安旅游最旺的时候,把最红火的打卡地封起来,自然引起很大反响。很快,就有人把这和最近西安抗议回流生事件联系起来。西安大雁塔 图/图虫创意在此之前,西安的朋友圈流传着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,说是有四万来自邻省的中考生涌入西安,占用了本就紧张的优质中学资源。西安的名校更成了众矢之的。甚至有人指责某校在邻省办班。尽管西安教育主管部门公告澄清,指出回流的,不过3608人,都是户口已经落在西安的学生,不占用原定招生计划。但仍然压不住汹汹议论。作为一名老家长,我也不止一次为孩子的升学苦恼。在越来越卷的今天,上学,上好学校,更成了中产阶级“望子成龙”的唯一依托。但随着城市扩张,尤其是前几年放开户口,移民暴增,优质教育资源跟不上需求,导致上学越来越难。我孙子的同学里,就有不少从邻省流入的同学,有借读的,更有把户口迁来的。我眼看着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,星期天、节假日不是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,可谓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。每个孩子都在拼,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“起跑线上”。因此,我完全理解家长们的怨气。2北京也曾出现过西安家长类似的事情。2015年7月至9月间,近千名北京籍家长10多次到教育部等政府部门表达诉求。家长们认为,民大附中在全国招生,其外地生源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,抢占了北京籍学生的录取名额。对此,北京的家长提出:最现实紧迫的就是高中问题。高中不是义务教育,必须保障本地孩子升学,优质高中资源不能对外来人口开放,借读也不行。大学入学竞争激烈,素质教育彻底破产。放开异地高考,激烈的竞争只能导致应试教育被强化,北京多年来的素质教育将彻底破产。因外来人口增多而失学的北京青年,出路何在?如果增加北京的录取名额,只要分数洼地存在,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来填满它,北京能否容纳?北京已经人满为患,交通、环境、医疗、教育资源都到了崩溃边缘,种种因外来人口过多,给北京人带来的不便已让人十分烦恼。若再放开异地高考,将带来更多的资源争夺和人口涌入,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上述诉求看起来合情合理冠冕堂皇,但是,冷静一想,以这样的理由反对“回流生”、反对名校就一定“理直气壮么?340多年前,我“移民”到西安。那时这座城市在“十大”里还是排名靠前的城市,人口据说有300万。但今天的高新区、曲江新区那时都还是农田,出了北门基本就是农村。至于西咸新区,更是村舍俨然,鸡犬之声相闻。40多年的改革开放,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大,过去的300万成为今天人口的零头。绝大多数今天的“西安人”,都是过去四十年里的“新移民”。我来到这座城市时,这座城市接纳了我,我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,今天“大西安”的辉煌里,有老西安人的贡献,更有新移民的奋斗。当我由“移民”变成“土著”时,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反对新的移民,设身处地,我觉得应该以更宽阔的胸怀,更热情的关爱,接纳、欢迎新移民才对。没有一个城市、国家是可以封起来才能获得发展的,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4再说名校。平等是人类最朴素的价值追求之一。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,这是正常、正当的要求。但是,平等之外,还有公平。公平是对人类个体能力差异的认可,是对拼搏奋斗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肯定。正像每个个体有差异一样,学校也一样有“名”与“不名”的差别。清北,985、211、双一流,美国的藤校,与普通院校都有着明显的差异。“名”是对努力拼搏奋斗者的褒奖,是结果,不是起点,正像奥运会的奖牌。因此,也像奥运会一样,我们所追求的应是起点的平等,而不是终点的平等;是进入名校机会、条件的平等,而不是消灭、解散名校;名校应该是我们向往、努力的方向,而不是打击、羡慕嫉妒恨的对象。名校一定会“掐尖”的,当你希望孩子通过努力跨进名校时,就给了名校“掐尖”的可能,正像清北,因此我们反对的不应是清北的“掐尖”,而应是以地域特权或其他特权进入的不公。名校应该是城市的骄傲,而不应是众矢之的。5再说咱们西安,十三朝古都。周秦汉唐,塑造了我们的灵魂也塑造着我们的今天和未来。我们每个人都为曾经的长安骄傲。大雁塔南广场被称作“大唐不夜城”,正是对那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的致敬。然究其大成之道,无不在胸怀宽阔。唐朝科举取士,文臣武将来自外邦者不胜枚举,“雁塔题名”者,从来不乏“老外”。从唐太宗至唐文宗150年间,高中进士的朝鲜人就有105人,还有日本人、阿拉伯人,著名的如晁衡(阿倍仲麻吕)、李彦升、崔致远等,都成为帝国的栋梁之材。今天,我们要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,需要更博大的胸怀,更广阔的视野。我们面对的世界,比唐朝更广大。每个市民,都应该以正常心态对待“移民”的进出,为每个人的权利而努力,而不是为创造新的不公而添火;为“公平”发声而不是为拥有特权而抗争;为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而奋斗,而不只是为自己的孩子的特权而纷争。我希望,在祖国的大地上,每一个公民都能自由迁徙,没有“特权城市”“特权群体”,“北京”“上海”“陕西”“河南”只是一个籍贯,而不应包含其他更多特权因素,这才是我们应该不懈奋斗努力争取的。一句话,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,不应停留在三秦大地之上,“回流生”的门槛,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考验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